统计分析
建筑业实现腾飞发展——改革开放40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建筑业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建筑业经济总量逐年提高,为广东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改革开放 建筑业 成就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建筑业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方针,建筑业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开拓有为,发展日新月异,取得巨大的成就,为广东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一、广东建筑业改革发展历程
纵观40年的发展历程,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一)改革开放,先行一步阶段(1978—1992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担负着社会主义“富起来”之路而先行先试的历史使命,建筑业企业改革开始起步,到1992年广东建筑业实现四个转变:一是逐渐形成开放式的建筑市场。广东建筑市场由过去的单纯用行政安排施工项目转变为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自行挂钩,公开招标承包制,报建委审定;二是企业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转变生产经营思想,由封闭的单纯生产型转向开放的经营开拓型,实行一业为主、多业经营;三是建筑队伍由过去的固定工和临时工转变为固定工、临时工和农村建筑队多种形式的城乡结合型;四是打破地域局限,向全国以及世界开放广东建筑市场。自1985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建筑业提供发展机遇,广东建筑业企业抓紧机遇大力发展,全国不少省(区、市)、部(委)建筑企业的设计和施工力量进入经济特区和大中城市,落户广东或支援广东建设,广东的建筑业建设队伍、技术装备、施工生产水平都有较大提高。1992年,有建筑业企业个数910个,比1978年增长4.1倍;建筑业增加值201.04亿元,比1978年增长18.2倍(现价增速);建筑业总产值216.56亿元,增长38.6倍;企业从业人员84.8万人,比1978年增长4.7倍。
(二)深化改革,快速发展阶段(1993-2012年)。
1993年开始,建筑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工程承包制的基础上推出项目负责制,大大加快建筑业的改革进程,建筑企业更具活力。一是在管理体制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设任务由过去行政分配制改为公开招标投标制,为施工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国有企业普遍实行以经理承包为核心的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鼓励城镇集体建筑业的发展,允许农村建筑队进城承揽施工任务;改革企业用工制度,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用工制度,企业对职工实行合同制,固定工人数逐年减少;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在国有企业实行百元产值工资总量包干,工资和奖金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大大调动建筑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二是在工程施工过程管理上,推行建设单位工程监理制和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负责制“两制”管理,加强对工程项目的成本和质量的把控。三是实施建筑业资质管理制度,构建以施工总承包公司为龙头、综合性及专业性施工公司为主体、小型劳务分包企业为补充的新型模式,使大、中、小型施工企业分工明确、协调配套,形成一个新型、高效、有序的承包体系,实行大、中、小企业错位经营、优势互补,整体实力不断提升,由省内、国内市场逐步走向海外市场。四是加快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步伐,明晰产权和经营权,发展以股份制为主的多种投资主体的建筑企业和经济实体,允许外资以合资或联营方式进入建筑业市场。到2012年,广东建筑企业达到4637家,比1992年增长4.1倍;建筑业增加值1890.90亿元,比1992年增长8.4倍(现价增速);建筑业总产值6564.37亿元,比1992年增长29.3倍;企业从业人员198.31万人,比1992年增长1.3倍。
(三)绿色发展,奋力争先阶段(2013—2017年)。
广东坚持改革开放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并将奋力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继2010年广东成为全国第一批低碳试点省后,2013年,部省合作,签订《关于共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示范省合作框架协议》。2014年,《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将“生态文明、绿色低碳”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广东建筑业企业利用契机,率先走出一条有广东特色的建筑产业化改革创新发展之路:首先是践行建筑业产业化实践,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技术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的建设。第二是进一步扶持企业创新发展,出台让建筑企业享受与工业企业科技扶持政策同等待遇的科技激励政策,加大对建筑企业科技研发的力度,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减排;第三是优化服务监管机制。在财税政策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税收便利性、增加税收奖励、加大税收减免优惠,全面实施营改增,构建统一税制、减轻企业负担、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在产权改革方面,全面深化企业产权改革,推进未改制企业改革与重组;在金融政策方面,推动金融担保、积极推动银企合作,加大对建筑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第四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造方式创新,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到2017年,广东建筑企业已达5606家,比2012年增长20.9%;建筑业增加值2818.82亿元,比2012年增长49.1%(现价增速);建筑业总产值11571.33亿元,比2012年增长76.3%;企业从业人员289.97万人,比2012年增长46.2%。
二、广东建筑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一)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进一步增强。2017年,广东有资质等级内建筑企业5606家,比1978年(178家)增加5428家,增长30.5倍,年均增长9.2%。企业类型由1978年的地方全民所有制和地方集体所有制两种类型,发展为以多种投资主体的建筑企业和经济实体来分类的企业。其中,国有企业190家,占3.4%;集体所有制企业287家,占5.1%;股份合作制企业4家,占0.1%;联营企业5家,占0.1%;有限责任公司2442家,占43.6%;股份有限公司157家,占2.8%;私营企业2446家,占43.6%;其他企业11家,占0.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2家,占0.9%;外商投资企业10家,占0.2%。(见图1)
图1 1978年和2017年建筑业企业类型结构对比
(二)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广东建筑业在进行企业制度改革的同时,着力提升企业自身的资本实力和生产能力,朝着做大、做强、做专和做精的方向努力。2017年,广东建筑业企业资产总额14954.52亿元,比2000年增长7.5 倍,比2010年增长1.9倍。其中,固定资产原价1129.03亿元,比2010年增长2.4倍。2017年,广东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中按资质等级分,特级企业23家,一级企业799家,二级企业1451家,三级及以下企业3332家,分别占全部资质企业的0.4%、14.3%、25.9%和59.4%,特、一、二级企业的占比分别比1993年提高0.4个、5.5个、7.4个百分点。从完成产值规模看,特、一级企业完成产值7783.28亿元,二级企业完成产值1874.36亿元,三级及以下企业完成产值1913.27亿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66.4倍、11.0倍和9.8倍。(见图2、表2)
图2 2000年以来广东建筑业企业资产变化情况
表1 主要年份按资质等级分建筑业个数及总产值
分级 |
1993年 |
2017年 |
增速(%) |
比重(%) |
||||||
个数(个) |
总产值(亿元) |
个数(个) |
总产值(亿元) |
个数 |
总产值 |
个数 |
总产值 |
|||
1993年 |
2017年 |
1993年 |
2017年 |
|||||||
合计 |
1721 |
456.07 |
5605 |
11570.92 |
225.7 |
2437.1 |
- |
- |
- |
- |
特级 |
0 |
0 |
23 |
1071.00 |
- |
- |
0 |
0.4 |
0 |
9.3 |
一级 |
151 |
122.76 |
799 |
6712.28 |
429.1 |
5367.8 |
8.8 |
14.3 |
26.9 |
58.0 |
二级 |
319 |
155.74 |
1451 |
1874.36 |
354.9 |
1103.5 |
18.5 |
25.9 |
34.1 |
16.2 |
三级及以下 |
1251 |
177.57 |
3332 |
1913.27 |
166.3 |
977.5 |
72.7 |
59.4 |
38.9 |
16.5 |
(三)建筑队伍日益壮大。
建筑业行业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具有强大的吸纳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是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随着广东建筑企业数量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张,特别是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在“坚持改革、稳定队伍、控制发展、整顿提高”的方针指导下,广东建筑业队伍得到进一步发展。建筑业从业人员从1978年的14.78万人增加到2017年的289.97万人,增长18.6倍,年均增长7.9%;占广东就业人员的比重从1978年的0.65%提高到2017年的4.57%。同时,锻炼培养一大批优秀工程项目管理和技术人才。2017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中工程技术人员达33.60万人,比2000年增长53.9%,占建筑业从业从业人员的12.5%。(见表2)
表2 主要年份建筑业期末从业人员情况
年份 |
全社会就业人员 (万人) |
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 (万人) |
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 就业人员比重(%) |
1978 |
2275.95 |
14.78 |
0.65 |
1992 |
3367.21 |
84.80 |
2.52 |
2000 |
3989.32 |
141.46 |
3.55 |
2010 |
5870.48 |
196.32 |
3.34 |
2011 |
5960.74 |
190.28 |
3.19 |
2012 |
5965.95 |
198.31 |
3.32 |
2013 |
6117.68 |
204.79 |
3.35 |
2014 |
6183.23 |
211.07 |
3.41 |
2015 |
6219.31 |
185.50 |
2.98 |
2016 |
6279.22 |
246.17 |
3.92 |
2017 |
6340.79 |
289.97 |
4.57 |
(四)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建筑业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工程技术人员增多,科技含量和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用于施工的高、精、尖设备进一步增加。2017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自有机械设备年末总功率达2097.33万千瓦,比1978年增长114.0倍,年均增长12.9%;自有机械设备净值294.11亿元,增长452.3倍,年均增长17.0%;技术装备率10143元/人,增长22.1倍,年均增长8.4%;动力装备率7.23千瓦/人,增加6千瓦/人,年均增长4.6%。(见图3)
图3 主要年份广东建筑业技术装备水平
(五)企业效益、效率不断提升。
2017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323.24亿元,比1992年增长60.78倍,年均增长17.9%,人均收入从1992年的2.35万元提高到2017年的42.73万元。实现利税总额851.86亿元,比1978年增长4258.3倍,年均增长23.9%;其中实现利润总额463.19亿元,比1984年增长352.58倍,年均增长19.5%。资质以上建筑业劳动生产率40.12万元/人,比1978年(0.37万元/人)增加39.75万元/人,增长107.4倍,年均增长12.8%。(见图4、图5)
图4 主要年份广东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
图5 主要年份广东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与平均人数
(六)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建筑企业不断加大“走出去”步伐,大力开拓省外建筑市场,成效明显。2017年,广东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在省外施工完成产值2196.87亿元,比2000年增长27.3倍,占广东产值的19.3%,提高10.7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40年,广东建筑业实现腾飞发展,建立坚实发展的基础,新时代广东建筑业将更加坚定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以更深入的改革开放推动新一轮的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供稿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处
撰 稿:李昭曼